开云全站 > 开云全站 >你的写开云全站道别被新媒体伎俩培训给毁了

你的写开云全站道别被新媒体伎俩培训给毁了

时间:

  摘要:一直对发型不满意的人有一个共同点,他们都不肯承认是脸的问题。我们要常自省,是发型问题还是脸的问题?新媒体写作,不要被“新媒体”那个前缀迷惑,重心还是写作,先会写作,完成那90%的工作,再去学习“新媒体”传播技巧。这也是我为什么一直倡导“学新闻的第一份工作最好先去传统媒体”的关键所在,先在那个采写编评的作坊环境中积累强大的写作能力。写作还不会,什么都没有,就追逐“公号写作技巧”求爆款求变现开云全站,作写作机器去洗去偷,只会“爆”雷,只会“现”眼。

  一个朋友报了网上某个“公号写作和新媒体技巧培训课”,听了几节课后,她感慨说:发现教人写公号,秘籍就是“偷”。朋友感慨时,还附了一张课件配图,真让人大开眼界并目瞪口呆,这不就是教人“偷”吗?缺什么“偷”什么,缺框架,百度思维导图;缺观点,知乎关键词;缺金句,百度金句;缺案例,百度案例、故事;缺数据,搜报告、数据;缺趣味,加上电影片段;缺深度,搜专业期刊、论文。

你的写开云全站道别被新媒体伎俩培训给毁了

  开云全站

  什么都缺,你写什么文章?观点是文章的核心,缺观点,你拿什么写文章?缺框架,框架是文章主干啊,没框架竟然就敢有写文章的念头?想起那个打麻将的段子,这不是“三缺一”问题,这是“一缺三”啊。这是拿了个500块的波音飞机提货券儿,就准备去买波音飞机啊。这是刚相完亲就敢牛逼哄哄地说“成功了三分之二”,媒人同意了,我同意了,女方还没同意。这是两手空空脑子里什么都没有、零基础写作、就准备写公号变现啊。

  又是百度,又是知乎,又是电影片段、专业期刊、论文啥的,说得这么隐讳,这不就是洗稿宝典嘛。自己什么都缺,空手套白狼,怎么把别人的东西洗成自己的,拼凑成一篇爆款文章。洗框架,洗观点,洗金句,洗数据,洗桥段,洗深度,偷偷摸摸见不得人的事,被某些新媒体公号写作培训当成堂皇授受的技巧,可见烂到什么程度了,不遮不掩,自己费力洗的稿凭什么不能爆款?只要爆款不要脸。

  开云全站

  你的写作千万别被这种新媒体技巧培训给毁了,写作是由内而外的厚积薄发,是用你的观点与别人的诚恳对话,是给某种认知提供你的一块有价值的拼图,是用你的“知识金字塔基”积累撑起的思考,是对提升观念水位的一种思想贡献。你起码得先有90%的干货,有思想主干,再借助10%的技巧和他山之石去助力传播。没有框架,没有观点,没有金句,都靠知乎百度去洗,这真的叫偷。郭某、于某这些著名的小偷都道歉了,知识产权保护越来越严格,这种洗稿宝典的神通就收了吧。

  有人说,那写作就不能引用名言和佳句了吗?当然可以引用,是锦上添花的合理引用,还是的洗稿抄袭,明眼人还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。引用是什么?是读书有了很多积累之后,写到某处,信手拈来某个佳句或贴切的桥段,观点主干是自己的,佳句和桥段也已经在日常阅读中涵化为自己思想,与自己的观点和思想浑然一体,恰到好处地服务于观点主干。观点到了,案例就到了,金句就来了。而洗稿是什么?没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主干,全靠知乎、百度、微博截图、别人文章观点、媒体报道的拼凑,榨干别人的信息后,文章什么都没有了。

  开云全站

  写作是知识和信息积累由内而外的喷发,你得掌握很多信息,脑子里有很多案例,才能形成联系,从而有自己的观点。用学者阿伯特的话说,这叫联想式致知。阿伯特很鄙视那种知识点式的学习,他批评说:

  很大程度上,大部分我教的学生认为,知道一些东西就是知道一个网址。他们致知的主要模式是去“寻找”(finding)。他们上网寻找知识的时间比在学校的时间要长得多。对他们来说,“阅读亚当•斯密”意味着寻找每一章中真正重要的五六个句子。他们不明白,亚当•斯密其余的句子都包含着论点和论据,他用这些论点和论据来产生并捍卫这些学生划重点的部分。对学生们来说,阅读只不过是在网络以外的地方浏览。它是一种过滤掉无关紧要的闲散部分、并找出真正重要事情的练习。他们实际上不相信思想。他们相信碎片化的内容。对他们而言,斯密的理论不是一个论证,而是固定的内容。如果你直接问这些学生亚当•斯密的论证,他们会给你一个要点列表。清单上的所有项目都是亚当•斯密说过的,但是它们之间没有逻辑联系,因为学生并不真正把论证看成复杂的逻辑句法,他们把它当作一个清单。Powerpoint 教会了他们这一点。

  阿伯特特别欣赏联想式致知,因为它涉及将事物彼此关联。他说,要做到有效的联想式致知,你的头脑必须充满知识,与你看到的新事物联系起来:事实、概念、记忆和论证,它们像许多小钩子一样起作用,抓住你所面对的文本中的东西。――这就为什么写好评论需要多看新闻、多读书的原因,评论敏感,角度和论点不是灵光一闪冒出来的,不是拍脑袋乱构思想出来的,是“小钩子”钩出来的。当然,那些小钩子越用越灵光,否则会钝化并消失。新闻评论思考和写作过程,就是一个在应用中让小钩子之网越来越大和越来越灵敏的过程。评论的构思过程,会逼着你调用那些小钩子,勾连起个人生活与公共议题。

  阿伯特批评的那种“知识点”式学习,起码人家还看了斯密,读了书,起码还了解那些点才敢谈斯密。一些所谓的新媒体公号培训,直接忽略了知识点和读书。可以不用看斯密,直接百度、知乎、学术期刊,去抄金句、抄框架。“联想式致知”的内涵是,你得博览群书,脑子里有很多案例、金句、桥段、观点,面对一个事件和现象时,才能互相勾连并钩出新意涵,而不是脑袋空空用钩子去偷别人的东西。

  有人说,我要是能厚积薄发,能“联想式致知”,还要你培训干嘛?这就是问题所在啊,你没有厚积,没有好好读书,大学没认真听讲,有什么资格去内容变现呢?自己没有,就得好好去积累,多读书,让脑子里有很多小钩子。浮躁、功利、不读书,投机取巧,却总想着变现,这是焦虑和失败之源,更败坏了写作风气。缺乏写作的那90%积累,想靠那种公号写作培训提升爆款素养,只会被人收割。

  一句话说得好,一直对发型不满意的人有一个共同点,他们都不肯承认是脸的问题。我们要常自省,是发型问题还是脸的问题?新媒体写作,不要被“新媒体”那个前缀迷惑,重心还是写作,先会写作,完成那90%的工作,再去学习“新媒体”传播技巧,标题啊,情绪啊,痛点啊。这也是我为什么一直倡导“学新闻的第一份工作最好先去传统媒体”的关键所在,先在那个采写编评的作坊环境中积累强大的写作能力,有了代表作,新媒体写作,作为写作后的第二个层面,是一个在“新媒体致知环境”中自然熏陶习得的过程。写作还不会,什么都没有,就追逐“公号写作技巧”求爆款求变现,作写作机器去洗去偷,只会“爆”雷,只会“现”眼。

网站地图 网站地图